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规程(修订)

作者:时间:2024-01-10点击数:

第一章    

第一条 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二条 图书馆工作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第三条 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知识服务职能,充分利用书刊资料和文献信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第四条 图书馆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主要任务是:

1.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

2.做好流通阅览、资源传送和参考咨询工作,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知识服务。

3.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4.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5.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促进整体化发展,开展各种协作、合作、学术和文化活动。

6.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参与书香校园创建。

第二章  借阅证的办理、使用及管理

第五条  借阅证的办理:

1.校内读者的校园卡(一卡通)即为借阅证,正式在册的学生和教职工在入校办理校园卡之后,由图书馆统一开放借阅权限,无需到馆办理。

2.短训班学员、函授生可凭学院成教部门的证明材料办理临时借阅证;如借出书刊,须出具相关诚信承诺,并对部分重要馆藏文献限制借阅。

3.办理临时借阅证时,须按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供本人照片、身份证、联系方式、连带责任人的书面说明等。

4.上述证(卡)管理规则由图书馆负责制定并解释。

第六条  借阅证的使用:

学院教职工和学生可凭本人借阅证到图书馆借阅书籍、阅览报刊、查询资料、上网下载信息资源等。

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代借和冒用,如有违反,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权予以没收或拒绝办理。

因转借、代借或冒用造成的书籍丢失等纠纷的,由证件所有人负责,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条  借阅证挂失与补办: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借阅证(卡)丢失、损坏的,证件所有人应立即到学校校园卡管理部门办理挂失及补办手续;临时借阅证丢失或损坏的,须到图书馆办理挂失手续。

借阅证(卡)挂失前所有被借图书由证(卡)持有人承担责任。

第八条  借阅证的注销:

当借阅证所有人办理离校手续(包括毕业、调动、休学、退学等)时,须先将所借图书文献全部归还,办理借阅证注销手续。

借阅证所有人离校时如不按规定到图书馆办理还书退证手续,由主管单位或连带责任人负责追回图书或赔偿。

第三章  读者管理与服务

第九条 读者进入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应当出示有效证件(卡),并自觉遵守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  入馆读者应举止文明,衣着整洁,禁止穿背心、短裤、拖鞋等入馆。

第十一条 入馆读者在馆内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吹口哨、唱歌、大声接听手机、朗读和嬉笑打闹;不得在馆内吸烟、吃食物。

第十二条 入馆读者应爱护文献资料,不得故意损毁,不得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文献资料私自带出馆外。

第十三条 入馆读者应爱护馆内公共财物,不得损毁馆内桌椅家具、书架、门窗、玻璃、电器、电脑、仪器设备等,不得在公共设施上刻画写字,不得拆卸任何物品,不得随意张贴各类宣传类物品,不得使用个人携带的设备进行摄像、摄影及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 入馆读者应自觉维护馆内秩序,不准抢占阅览室和自修室座位,不得随意挪动阅览桌椅,禁止隔夜占用存包柜存放物品。

第十五条 入馆读者应自觉保持馆内卫生,不得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严禁携带宠物入馆。

第十六条  入馆读者应当维护公共安全,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品入馆。

第十七条  入馆读者应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有意见时,可通过正常途径向有关负责人反映,不得与工作人员争吵,影响正常借阅秩序。

第十八条  图书馆是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窗口,定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

第十九条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图书馆依据学校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解聘、晋升或降职、奖励或处分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条  图书馆对读者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应当遵守以下规范:

1.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尊重读者,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衣着整洁,仪容端正,精神饱满,举止文明,态度大方,自觉使用文明用语。

3.主动为读者服务,尽力满足读者需要;如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读者的合理要求和自行限制读者的借阅。

4.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不得擅自改变和缩短服务时间,不得提前驱赶读者。

5.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不串岗闲聊,不大声说笑打闹,不制造噪音,不吃零食,不干私活,不上网炒股、聊天、玩游戏,不擅离岗位,不在工作场所会客,做到有事先安排好工作再请假。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不得在开放场所处理班级学生事务。

6.不利用工作之便超量超期借阅书刊,不得在书刊采编、加工、入藏等环节上私自挪用。

7.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了解并记录读者的阅读需求,注意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工作中出现差错,应主动向读者道歉;对违反规定的读者,要耐心教育,以理服人。

8.接待来馆参观的客人,应热情友好,认真介绍,礼貌迎送。

9.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工作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互相体谅,协商解决。

10.自觉维护并保持整洁有序的馆容馆貌,负责做好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内的清洁卫生工作。

第四章  图书借阅、文献资料利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流通书库借还管理方式:

1.读者借书、还书在馆内自助设备上进行,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可实现图书全天候归还。图书借还也可交由服务台工作人员辅助操作。

2.读者在办理借书手续之前,应仔细查看书中有无缺页和污损,如发现图书已有损坏,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否则,若在还书时发现损坏,由还书者承担相应责任。

3.读者操作时遇系统故障或门禁警报时,请及时报告工作人员处理。

第二十二条  借书数量及期限:

1.教职工读者每人可借6册图书,借阅期限为90天。

2.学生读者每人可借3册图书,借阅期限为30天。

第二十三条  文献资料利用管理:

1.综合资料室所有文献资料,仅供读者在本室查阅;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限期归还,并交纳不低于图书原价5倍的押金。

2.图书馆馆藏报刊资料,仅供读者在馆内查阅和复制利用;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限期归还。

3.非本校人员到图书馆借书,须经领导批准,并限期归还,交纳不低于图书原价5倍的押金。

4.图书馆对所有外借图书、资料均有权随时收回。

第五章  图书文献逾期归还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为维护广大读者的借阅权益,提高图书馆文献的流通效率,对读者借阅的图书实行收取逾期占用费制度:

1.已出借的图书,读者可续借一次,续借期限为10天;续借手续须在还书前到图书馆或在网上办理;对有未注销的逾期未还图书记录的读者不予续借或限借。

2.外借图书超过借阅期限的,每册图书每超期1天,收取逾期占用费0.10元。

3.还书期限在寒、暑假假期的,计算逾期时,可相应扣减。

4.因读者到外地实习、因公出差等造成未能按期归还所借图书的,可由所在部门出具书面证明。

5.一般图书逾期占用费的收取上限原则不得高于图书定价的2倍。

6.因特殊情况造成逾期的,逾期占用费的收取标准由学校决定。

第六章  图书、文献损坏、遗失赔偿管理

第二十五条  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是学院的公共财产,读者不得污损(折角、卷曲、勾画、圈点、批注、涂抹、撕裂、散页、裂脊、断封、裁割等状况)书刊。

凡发生污损书刊的,原则上应以相同版本的书刊资料作抵赔,如果该书刊无法购求,则按以下办法赔偿:

1.书刊出现折角、卷曲、皱褶,或被勾画、圈点、批注、涂抹、撕裂,但可清除、覆盖、粘合且不影响字体和图像原状的,为一般性污损,其损坏部分按中文图书1.00元/页。其中外文图书、中文期刊按2.00元/页赔偿,外文期刊按5.00元/页进行赔偿。

2.书刊出现折角、卷曲、皱褶,或被勾画、圈点、批注、涂抹、撕裂、撕页,不可清除、覆盖、粘合,或虽可清除、覆盖、粘合但影响字体和图像原状的,导致图书无法阅览的,可确定为书刊严重污损,严重污损部分按中文图书5.00元/页。其中外文图书、中文期刊按10.00元/页赔偿,外文期刊按15.00元/页进行赔偿。

3.严重污损占书刊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者,必须赔偿原书,同时交纳5.00元/册的图书加工费;在进行馆藏剔除处理后,被损污图书的所有权归赔偿人(特殊书刊资料除外)。无法赔偿原书刊的,视具体情况加倍赔偿。

第二十六条  读者遗失图书的,须在应还日期之前向图书馆借书处报告,并赔偿原书。

读者可在借期内购买相同版本的图书作为抵偿。

所遗失图书超过应还日期的,如无法赔偿原书,则视所遗失图书的情况,分别按规定标准赔偿,并交纳逾期占用费;读者在赔偿之后的1个月内又找到原遗失图书,且完整无损的,可凭原书及赔款收据退回赔款,但须从赔款之日起计算逾期占用费。

图书遗失按以下规定标准赔偿:

1.一般图书(包括影印版图书),依据出版年份和馆藏价值,按原价的2~10倍赔偿。

丢失多卷(册)或丛书中的1本,按单册或折合成单册价格计算。

2.工具书、珍贵图书、孤本书、外文原版书,一般按原价的5~20倍赔偿。

3.丢失条形码的,按5元/条收取制作加工费。

4.对破坏、有意污损、撕毁、调换书刊上条形码和芯片的,除处以5元/条的赔偿外,并视情节轻重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5.对恶意损坏、偷窃书刊者,图书馆有权收回其借阅证并暂停借阅;同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教育,情节严重者移交学院有关部门处理。

第七章  数字资源利用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图书馆数字资源是学院图书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坚持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满足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需求。

第二十八条  学院图书馆以校外远程、校内局域网、无线网、智能手机、馆内媒体终端等多种方式面向读者开展数字资源利用服务。

第二十九条 图书馆读者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不浏览反动网站和不健康网站,不下载和学习无关的软件,不进行违规的操作,不借用、盗用他人账号;禁止利用计算机进行黑客攻击、端口扫描、传播病毒等活动;禁止发表有损国家、学校尊严或不健康的内容;工作人员有权对不文明上网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

第八章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管理

第三十条  图书馆应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结合馆藏基础和条件,充分考虑读者需求,有效发挥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科学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

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并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三十一条  图书馆应积极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及时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形成网上统一的馆藏体系。

第三十二条  图书馆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加强图书文献资产管理,定期发布新书、新数据库介绍等信息。

第三十三条  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

第三十四条  图书馆应科学合理地组织资源馆藏,建立健全学校和二级院(部)文献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日常运作机制;加强文献信息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九章  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使用管理

第三十五条  数字资源是指学院图书馆正式引进、试用和有权免费使用的各种网络数据库及自建数据库。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连续、系统、多线程、过量进行下载、浏览、检索数据库等操作;不得私设代理服务器供校外用户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第三十七条  严禁对下载的电子文档进行重新编辑、系统复制、转售、转发和重新出版,严禁利用从图书馆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非法牟利。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者,图书馆有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由当事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给学院或图书馆造成经济损失,学院和图书馆有权追偿。

第十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九条  图书馆安全工作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预防为主,人人有责”的方针。

第四十条  图书馆安全工作接受学院安委会办公室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防火、防盗、防潮、防突发事件等。

第四十一条 文献馆藏书库、自修室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场所,禁止使用电水壶、电饭锅、电炉、电热汀等加热电器,不准乱拉电线和超负荷用电;严格限制使用除空调以外的取暖电器,确需使用的,须经领导批准,并明确责任人,确保用电安全。

第四十二条  图书馆应定期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馆内的电路、电器设备不得随意拆除和改动。

第四十三条  消防器材应放置在醒目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警,应当会扑救、会报警。

第四十四条  图书馆开放时,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遇突发事件,能随时疏散。

第四十五条  工作人员下班时,要关灯、关窗、锁门、切断电源,防止盗窃和其他意外和灾害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六条  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图书馆各场所门锁钥匙,应妥善保管,不得借给家属、亲友和学生等人员使用。

第四十七条  节假日闭馆期间,图书馆应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安排人员值(带)班,负责馆内的安全工作。

第四十八条 图书馆内部应当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职责,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一章    

第四十九条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按照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执行。

第五十条  图书馆借阅证的办理、使用和管理纳入学院统一身份信息系统管理。

第五十一条  图书馆的各项费用纳入学院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使用学院财务部门规定的票据。

第五十二条  图书馆工作人员违反学院规章制度的,按学院的有关纪律处分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学生在图书馆违反学院有关管理制度的,由图书馆移交学院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十四条  本规程由学院图书馆负责解释,并根据管理工作需要适时修订和制定细则。

第五十五条  本规程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制作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5
皖ICP备案第10002531号 招生热线:0551-67316800、67316958、 67316888、67316808  
学院地址:合肥市东门合马路18号  邮编:231603